建筑装饰指通过装饰装修材料或装饰物,对建筑物的内外表面及空间进行的各种处理,其目的是保护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完善建筑物物理性能与使用功能、美化建筑物。建筑装饰行业是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并列为建筑业的三大组成部分。以使用性质为划分依据,建筑装饰业又可分为公共建筑装饰、住宅装饰和幕墙装饰三类。
与土木建筑业、设备安装业等一次性完成的工程业务不同,建筑装饰的需求贯穿于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在建筑物完工后,使用者仍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再度开展建筑装饰工程。
2、建筑幕墙行业概述
建筑幕墙指不承担主体结构荷载与作用的建筑物外围结构体,通常由面板 (玻璃、铝板、石板等)与支承结构(铝合金横梁立柱、钢结构、玻璃肋等)组成。建筑幕墙在自身平面内可承受较大的变形,或者相对于主体结构可有足够的位移能力。建筑幕墙主要用于高层建筑、大跨度公共建筑、建筑物采光顶、异型建筑等建筑物,可以实现建筑外围护结构中墙体与门窗的融合。
幕墙性能的衡量指标较多。从综合属性看,幕墙性能包括节能环保性、视觉美观性等。从技术属性看,幕墙的性能主要包括风压变形性能、空气渗透性能、雨水渗漏性能、保温性能、隔声性能、平面内变形性能、耐冲击性能、防火性能、防雷性能、防腐性能等。
3、建筑幕墙的发展历史
在世界范围内,建筑幕墙产生于19世纪末的英国。1851年,英国伦敦为工业博览会建造的“水晶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初级建筑幕墙。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幕墙技术的发展、玻璃生产工艺和二次加工工艺的进步,玻璃幕墙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点支式幕墙、光伏幕墙、单层索网玻璃幕墙、双层幕墙等新式幕墙不断涌现;铝板、不锈钢板、搪瓷板、花岗石板及其他人造板材等面板材料的幕墙得到使用和推广,打破了高层建筑在外墙装饰方面的限制,实现了幕墙面板的多元化发展。
我国建筑幕墙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1983年,以北京长城饭店幕墙项目和上海联谊大厦幕墙项目为标志,中国建筑幕墙行业正式起步。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建筑幕墙行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外资企业主导到国内企业主导、从模仿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到21世纪初,我国已发展成为幕墙行业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现阶段,幕墙行业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建筑技术、功能和艺术之间的融合度,在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取得突破。
4、行业规模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乡村型社会向新型城镇化社会变革,大量人口持续向城市迁移。同时,乡村的城市化建设也不断推进,城市的数量及规模随之扩大,引领我国建筑行业稳步发展,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到29.31万亿元,2011年至2021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67%。
2011-2021年国内建筑业总产值及增长情况
单位:万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6年至2020年间,建筑幕墙行业产值规模以9.57%的年均复合增速增长,2020年,我国建筑幕墙行业产值达到了4,900亿元。根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幕墙工程分会的预测,2021年我国建筑幕墙行业的产值有望达到5,200亿元。
2016-2021年我国建筑幕墙行业产值情况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幕墙工程分会
5、发展前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兼具功能性、美观性与安全性的建筑幕墙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将逐渐承担起搭建文化枢纽、展现城市风貌的作用。建筑幕墙行业始终坚持创新发展,注重业务创新与生产力创新。业务创新主要包括国内市场开拓、海外市场开拓等,生产力创新主要包括对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测、施工安装等环节的创新。作为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观念高度发展融合创新的产物,建筑幕墙行业与时代同发展。
6.进入本行业主要壁垒
(1)资质壁垒
从事建筑幕墙业务的企业,需具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建筑装饰设计与施工、幕墙设计与施工等资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资质条件,划分为不同的资质等级。经资质审查合格,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
从事幕墙业务所需的主要资质及对应许可范围情况如下:
资质标准对建筑幕墙企业可承接工程的规模做出明确限制。部分大型项目的总承包单位明确要求幕墙企业具备建筑幕墙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建筑幕墙工程设计专项甲级资质。
国内建筑幕墙工程相关最高等级资质为建筑幕墙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建筑幕墙工程设计专项资质甲级。截至目前,我国从事幕墙工程业务的总企业数量为数千家,同时具备两项最高资质的企业数量为数百家,占行业内总企业数量的比例约为10%,占比较低,该等企业承担建筑幕墙工程的施工与设计不受幕墙高度、面积等方面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