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历程简述
幕墙设计行业的发展历程犹如一部建筑领域的进化史,见证着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与变迁。
早在 20 世纪初,幕墙的概念还未正式形成,当时建筑外立面大多采用砖石、混凝土等传统材料。到了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建筑师柯里・布鲁特(Curry Brute)首次提出 “玻璃幕墙” 的概念,将玻璃作为建筑外立面的主要材料,使得建筑外观开始迈向现代化、美观化,这无疑是幕墙设计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为后续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20 世纪 50 年代,随着玻璃制造技术进一步发展,幕墙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开始出现,建筑外观变得更加通透、明亮,像纽约利华大厦和纽约联合国大厦这类具有代表性的 “玻璃盒子” 建筑,成为了当时现代高科技发展在建筑上的显著标记,深受建筑师们青睐,也让玻璃幕墙逐渐成为现代建筑的标志之一。
不过,早期单纯大面积玻璃幕墙也存在弊端,由于玻璃透光性强,建筑内部容易受阳光直射,导致室内温度过高、能耗较大等问题。于是,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节能意识的增强,幕墙设计开始注重节能和环保,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大面积玻璃构造,而是采用多层玻璃、空气隔间等技术,提升幕墙的隔热和保温性能,减少能耗,这使得幕墙在功能性上有了新的拓展。
步入 21 世纪初,科技不断进步,幕墙设计也随之持续创新。此时的设计不仅兼顾节能、环保,还更加注重建筑的功能性与美观性的统一,各种材料如金属、石材、陶瓷等纷纷被应用到幕墙设计中,让建筑外观变得更加多样化,满足了不同建筑风格和功能的需求。
如今,幕墙设计已然成为建筑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人们对环保、节能要求的日益提高,幕墙设计依旧在不断创新发展,朝着更加绿色、智能的方向迈进,为城市的建筑环境增添了一道道亮丽且实用的风景线。
(二)当前市场格局
竞争态势
当下,幕墙设计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价格竞争也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在国内,幕墙设计领域专业的、独立的设计单位数量相对较少,大多数都选择与施工单位合并,形成了双甲模式。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幕墙咨询公司存在,2024年的一轮洗牌,许多头部的幕墙设计公司和顾问公司黯然退场了。
这种格局对于幕墙设计师来说,在求职和职业发展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一方面,由于入门难度相较于建筑和结构设计相对较低,吸引了众多土木和机械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投身其中,导致求职竞争压力增大;另一方面,若想在这个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并非易事,因为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对设计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如受力分析、CAD 绘图、结构计算等基础能力,还需要掌握如 SPA2000 或豪沃克等专业软件的使用,同时对建筑美学、材料造价、五金配件知识以及加工开模流程、尺寸配合等方面都要有深入了解。对于从事海外项目的幕墙设计师而言,还得具备一定的英语沟通能力,并且要与灯光、机电等专业紧密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项目需求。
从职业晋升角度来看,在职业生涯早期阶段(3 至 5 年),幕墙设计师的性价比相对较高,但如果在较长时间(5 至 10 年)内未能晋升为小组长或带领团队,那么职业发展可能就会面临瓶颈,后续的上升空间会受到限制。
需求特点
如今市场对幕墙设计有着多维度的需求特点,涵盖美观、功能、环保节能以及智能化等多个方面。
在美观方面,随着人们对建筑审美要求的不断提升,无论是商业建筑、公共设施还是住宅建筑,都期望幕墙能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感,与整体建筑风格相协调,成为城市中引人注目的景观元素,所以设计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将艺术创意融入到设计之中。
功能需求上,幕墙不仅要起到围护作用,还需具备诸如保温、隔音、防水等功能。例如在北方地区,保温性能良好的幕墙能有效降低建筑冬季的能耗,提升室内舒适度;而在嘈杂的城市环境中,隔音效果出色的幕墙可以为室内营造安静的空间。这就要求设计师在选择材料和设计结构时,充分考虑如何实现这些功能需求。
环保节能已然成为当下市场的主流需求。随着绿色建筑理念的推广,以及相关政策对建筑节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像采用可再生、可回收利用的材料,降低建筑能耗,积极参与绿色建筑认证等,都是幕墙设计需要重点考量的内容。例如选用低辐射玻璃、太阳能光伏玻璃等节能环保材料,既能减少能源消耗,又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智能化也是当前及未来幕墙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传感器和智能化系统,实现对幕墙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像实时感知外界的温度、光照、风力等情况,自动调节幕墙的遮阳、通风等功能,或者利用智能化控制系统实现幕墙的自动开合、调光等操作,提高幕墙的节能性和舒适性,这就需要设计师紧跟技术潮流,掌握相关智能化设计技术,将其融入到项目之中,满足市场对智能化幕墙的期待。这些需求变化促使设计师不断调整工作方向与重点,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市场的动态变化,为打造高质量、高性能的幕墙作品贡献力量。